不少中、老年人聊起自己的健康时,会简洁地说:我有“三高”,意思是“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这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但还有个“第四高”也非常普遍,并已波及青年人群,就是“高尿酸血症”。作为又一种生活方式病,常常和前“三高”并存,同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却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在正常饮食状态下, 不同时间2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 umol/L,女性>360 umol/L,即为高尿酸血症。当血中的尿酸高于这一水平时,尿酸盐结晶就会“析出”来,沉积到关节、软组织和肾脏中,引起痛风性关节炎/骨侵蚀、皮下痛风石、痛风性肾病和肾结石,如果大量尿酸盐结晶广泛阻塞肾小管腔或尿路结石造成尿道梗阻,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状态,高尿酸血症一般没有症状,往往在查体或其它的检查中偶然发现,但如果不及时干预,任由尿酸盐结晶日积月累地往关节腔、软骨和软组织中沉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在受寒、饮酒、高嘌呤饮食、扭伤甚至没有诱因的情况下,会突发痛风,表现为关节的剧痛、红肿、发热、功能障碍。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脚趾的第一跖趾关节,也可发生在踝关节、指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继续不控制的话,就会反复发作,并进一步侵蚀破坏骨头,导致残疾。
我国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已占总人口的13.3%,约1/3的高尿酸患者会发展为痛风。
肾脏损害是高尿酸血症第二常见的后果,尿酸通过肾脏排出的过程中,如果浓度过高,尿酸盐结晶就会沉积在肾脏,会导致肾结石、间质性肾炎和急、慢性肾衰竭。其中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病率为20%~40%,细小的结石可无症状,或仅在尿中见细砂样结石,较大的结石则会引起尿路梗阻、肾绞痛和血尿。发生急性肾衰的原因是结晶堵塞了肾小管,表现为突发少尿或无尿,早期可有肉眼血尿及排出尿酸结石的情况。间质性肾炎可有轻微腰痛、水肿和高血压,晚期因多数肾小球受累,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内在遗传和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尿酸血症的遗传可能性为27%~41%,痛风遗传可能性为30%。
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能够排出尿酸而维持尿酸在血液中的正常浓度水平,如果一些不良生活方式或疾病引起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排泄减少,就会发生高尿酸血症。
先来说饮食。嘌呤、果糖和酒精是尿酸的三大来源。
嘌呤是一种杂环芳香有机化合物,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种代谢物。尿酸则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呈弱酸性,各种嘌呤氧化后生成的尿酸随尿排出。80%的嘌呤由人体细胞代谢产生,20%是从食物中获得。平时进食含嘌呤的食物会使嘌呤进入体内,经过嘌呤酶代谢后分解成为尿酸,所以体内嘌呤的含量越高,尿酸也就会越高。
根据嘌呤含量,每100 g食物中嘌呤含量小于50 mg为低嘌呤食物,在50-150 mg之间的为中等嘌呤食物,大于150 mg的食物为高嘌呤食物。我们在生活中常接触的高嘌呤食物有:动物内脏(如肝、肾、脑、肠、舌等);海鲜类(如贝类、海鱼、鱼卵、虾蟹、紫菜等); 肉汤和肉汁(特别是火锅汤和老火汤);蘑菇、粮食胚芽和豆类等。嘌呤是易溶于水的物质,大部分肉类可以通过焯水去除50%的嘌呤。制作鸡、鸭、猪肉、牛肉、羊肉等中等嘌呤食物前,可以放入冷水中焯水10~15分钟左右,再清洗和进行烹制,尽量不喝汤。烧烤、煎炸、腌卤、熏腊、火锅等烹饪方式均不能减少嘌呤含量。豆腐、豆干等豆制品在加工后嘌呤含量有所降低,可适量食用。鸡蛋的蛋白、牛奶等嘌呤含量较低,可安心食用。建议多食新鲜蔬菜,推荐每天摄入不少于 500g。
果糖是一种单糖,主要来源于水果和含糖饮料,通过肝脏代谢为葡萄糖,然后被身体利用,果糖不会直接转化为嘌呤,但果糖在体内的代谢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而能量的代谢终产物就是尿酸;另外,果糖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是酸性的,酸性代谢产物使尿液的pH值偏酸性,会降低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减少尿酸的排泄,从而导致尿酸的升高。所以高尿酸血症患者除控制高嘌呤食物外,还需控制糖分含量高的水果和饮料。
饮酒因增加能量消耗和增高血清乳酸而导致尿酸生成增加和排泄减少,部分酒类还含有嘌呤,通?;凭频泥堰屎拷细?,其次是啤酒。白酒的嘌呤含量虽然低,但是白酒的酒精度数高,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抑制尿酸排泄。其中的啤酒和烈性酒可增加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所以,高尿酸血症患者需限制饮酒,而急性痛风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则不应饮酒。
足量饮水可促进尿酸排泄,能有效地降低血尿酸。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患者,只要心、肾功能允许,应当定时、规律、足量饮水,建议每天2000~3000mL。尽量维持每天尿量大于2000mL。优先选白水,也可饮柠檬水(1—2个鲜柠檬切片加入2—3升水中)、淡茶、无糖咖啡及苏打水,但要避免过量饮浓茶、浓咖啡等,避免生冷饮品。
超重和肥胖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更容易发生痛风,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所以除了改善膳食结构外,也要积极减重,养成规律、适量运动的习惯。
运动锻炼也是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有效措施,但不提倡剧烈运动,因为大量出汗可使血容量减少而减少尿酸的排泄。所以要从低强度有氧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拳等,运动期间或运动后要及时饮水,促进尿酸排泄。运动后不要冷水浴,因为低温容易诱发痛风发作。
尿酸盐结晶有个特点,是可溶性的,正如血尿酸超过正常高限时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到组织中一样,如果血尿酸水平持续控制在正常范围,那些沉积的尿酸盐结晶是可以逐渐溶解和消散的。也就是说,痛风是可以根治的。
对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通过调节饮食、加强锻炼和控制体重,一般是可以将血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的,但当血尿酸≥540umol/L时,就建议加用降尿酸药物共同治疗了。如果已经发作过痛风,则要将血尿酸进一步降至360umol/L以下,最好控制在300 umol/L以下,保持12个月以上,就能明显缩小甚至消除沉积的尿酸盐结晶,患者会发现痛风的发作明显减少,直至不再发作,皮下的痛风石也肉眼可见地缩小。所以,坚持积极且达标的降尿酸治疗,是根治痛风的唯一且有效的方法。
降尿酸药物的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中别嘌醇和非布司他(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尿酸合成来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特别适合尿酸生成增多型的患者。别嘌醇的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应用得最早也最广泛。但在中国人群中,如果携带了HLA-B*5801基因,服用别嘌醇容易引发非常严重的皮肤过敏,而汉族人携带该基因的比例为10%~20%,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使用别嘌醇前最好先做HLA-B*5801基因检测,如果该基因呈阳性,就要避免应用别嘌醇,可选择非布司他。
苯溴马隆是另一类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常用药,作用是促进尿酸经肾脏排泄,适合尿酸排泄减少型的患者。服用这类药物特别要注意足量饮水,以避免尿酸盐在经肾排出的过程中,因浓度过高而形成结石。同时注意监测晨尿的pH值,如果<6.0,说明尿液偏酸,建议服碳酸氢钠来碱化尿液,保持尿pH值在6.2-6.9之间,避免结石的形成。
降尿酸治疗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痛风发作,这时不要恐慌,更不要失去信心停止治疗,因为这种情况反而是治疗有效的表现,随着高尿酸血症的有效纠正,堆积在关节里的尿酸盐结晶渐渐开始溶解了,溶解过程中炎性物质的暴露会引起痛风发作,此时只需加上治疗痛风的药物就可以,常用的药物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等,但需要配合医生来制定用药方案。只要坚持把血尿酸控制到目标值,假以时日,就可以从根本上摆脱“痛风”的困扰。(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 周?。?/p>
编辑:亚亚
终审:曙光